全国美展中国画创作的个人看法
2015-07-31

桑建国


最近我接触了一些画家,看了他们准备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普遍感到缺乏对社会的认识,缺乏对社会,对人民的关怀。大部分作品是自说自话,人物画是美女图式,或者只是在形式上研究,表面上的写实而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去粗取精的选择,缺乏内蕴的人的精神表现。一幅表现一群时尚美女的工笔画,我对作者说,你不妨画一个美女,一位老人,再画一个儿童,一方面是技术表现练习,另一方面则是表现了人生的三个阶段。这种表现人生的作品,世界美术史上,尤其是人类进入人文思考与更加关注人本身的时代,有许多杰出的名画。比如克里姆特,前苏联许多二战的作品等等,发人深思。


山水画是目前最难以出新的一个画种,最大的障碍不仅仅是笔墨陈旧的老问题,而是不能通过技术表现今天的视觉感受,尤其是不能从现实风景中发现今天人的审美精神寄托。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他的作品里每一棵树及枝干都非常生动,不概念,明显是得益于观察与写生。可惜后来不少山水画家只继承了画谱的传统,天天在画室里自我陶醉,不断生产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画,一辈子用一个造型画一样的树一样的山,表面上对传统的讲究,却远远离开了绘画的基本特性,离开了艺术的创新基点,失去了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甚至失去了对真正优秀作品的鉴别能力。品质,不仅仅是笔墨的精妙,更是人的时代精神的境界表现,是今天人的感受与发现。


花鸟画也是可以表现画家对现实的关怀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我看到一树盛开的春花下地下室出租屋一扇窗子,感受到生活在下层的人民的艰难,也从窗前摆设的旧脸盆的花盆看到他们生活中的情趣与快乐。还有,老百姓家里的花卉盆景,各种静物,楼下院子里的花卉种植等等,都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个性的,时代的特点。


很多时候我们中国画的创作问题,是对传统的盲目信赖造成对绘画性的不研究甚至不知晓,是思想的狭隘和思想的懒惰,是当下社会功利日盛而诗意的情怀的日益边缘化,是思想的跑偏或者是不到位,是眼睛发现功能的没有开启。明确创作的方向,关怀社会,关爱人民,表现今天人民的生活,思考今天社会的审美需求,画家的天才及精妙的技术水平才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理解,关注与喜爱你的作品。


最重要的,不要以参加展览作为唯一的目标,而要有为了创作最好的作品,不惜代价的勇气与行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