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国
最近在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创作班教学,与一些学生画家讨论如何保持创作的高水准,不断创作创新时,感到一些画家不是很清楚在当下的创作特点,不是很清楚自己作品的得与失。这些方面的盲目会影响到创作的未来主动发展,从而进入碰运气的创造状态,甚至于在重复别人的创作而不自知。我认为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融合与创新,清醒的判断与理智的研究非常重要,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是没有意义的。不能下足了功夫,结果画出来没有观众关注或者既无文化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的画。
中国画传统的程式化技法有强大的影响力。我注意到包括有一些年轻人叫好的笔墨形式表现的绘画,一旦需要变化,哪怕仅仅是题材变化,这些画家立刻不会画画了。艺术是人的感受的表现,是生命精神的美的宣泄。一个具体的活的画家怎么能一辈子只保持一种死的状态呢?夏加尔,毕加索等等大师,一辈子的作品灿烂多彩多变化。一些优秀的中国画家也认为变法是非常珍贵的,体现的是画家的才华与进取精神。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当代视觉系统。所见都是设计与广告,到处是图片及影像。研究视觉系统,融合进中国画当代的创作,是一个需要许许多多画家共同参与的,发展中国画的视觉审美,创新,出新的重要问题。
什么是视觉系统呢?视觉与视知觉的科学分析,色彩学,结构分析,审美构成,透视学,构图学,甚至于材料学等等许多相关视觉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都属于这个系统。都会极大的影响到中国画的当代新表现。有人会说,中国传统不需要新的东西,传统一样有魅力!当然,就像至今还有很多画家不会上网,还有铁杆保守派连手机都拒绝使用呢。这些极少数极端的看法难道会影响整个社会迷恋现代数码产品,会影响我们挑选产品时欣赏产品的质感与新颖的造型设计吗?
今天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中的进步时代。艺术是一个奇怪的行当,艺术作品的成功与伟大并不取决与开放与保守,甚至于不取决于作品或者作者的立场是否反动。但是我选择的是与时代同行,因为我喜欢新鲜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