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国


桑建国先生近年来参加各类美展,获奖数十次。其中,在短短八年时间里,共连续十一次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美展大奖,其中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连续获得三个金奖!这不仅在江苏画家中绝无仅有,就是在全国画坛上也十分罕见。获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原因何在?或者说,桑建国连获大奖的奥秘究意是什么?带着好奇与探寻,早春二月,在南京河西的一座茶馆,记者相约与江苏省国画院画家桑建国先生进行了交谈。桑建国先生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民盟盟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当记者问及他最近几年获奖颇丰,靠的是什么时,桑建国先生沉思片刻说,主要靠的是创作道路的选择。总结与思考当下的中国画创作道路,画家的职业特点与操守,创作大作品的条件与成败得失,古今中外大师的创作及生活状态,等等问题,做到与时代同行。自己的创作定位在中西优秀元素的融合。当然,融合是要有前提的,最关键的在于选择。中国画的传统有精华也有不适合今天的东西,要选择适合自己为我所用。在吸纳西方绘画传统时,他从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绘画入手。桑建国先生说,我的创作源泉来源于生活,大部分题材来源于身边感动自己的生活。比如,在安徽省芜湖市就以芜湖市为题材,画安师大的学生【我们到哪里去】。迁居南京后画了总统府【百年回望】及【李鸿章与金陵机器制造局】,以及南京的新居【家】等等。画家要把绘画创作当成艺术及文化去宏观的研究,而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技术表现及形式探索。


桑建国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爱画人物,最早接触人物画是中学时从任伯年、徐悲鸿两位大师的画册开始,两位大师影响了自己后来的绘画道路。如果问中国人物画的精髓是什么,应该是建立今天的中国画的人文精神。中国的封建历史一直是压抑人性,无视人的独立精神与创造性的,从来没有科学与民主。自唐宋以来,绘画一代不如一代。人物画到了清代,几乎完全没有了真实反映现实的作品。而世界历史中的艺术作品中对人的同情,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热爱,一直是感动全人类的主题。民国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大声呐喊要改良中国画,我国近一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有深刻人文思想的优秀作品。


桑建国先生介绍,自己过去在大学里曾经教过五年摄影课程,摄影是一门器材的艺术,其光影表现手法,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轻时创作过动漫设计,画过十年连环画,此前也记过大量速写日记,对自己的创作,对生活素材的捕捉、组织绘画造型起到了积极作用。还有大量的出版用时尚的动漫造型设计,为后来的中国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是桑建国绘画创作遵循的又一原则。绘画表现形式,讲究独到,准确。为了充分表现好一个细节,一定要仔细观察,做到细节准确,容量巨大。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作品就不会是一般的作品。为了尽可能的准确描绘,还创造了一套可以不断修改的工笔画独特画法。


桑建国先生认为创作时所有元素要围绕一个中心,“容量”要大。他强调要善于在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创作的素材,关注身边的平凡,从中表现出经典的永恒。尽可能的让最多的观众读懂我的画。


桑建国先生认为,综观全人类的美术发展史,把适合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及自己喜爱的表现手法融合起来,尽可能准确深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发展离不开国情,离不开画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大众的审美水平。


桑建国先生认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处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在于在传统基础之上吸收外来优秀元素。人物画未来的发展正在走向多元化及当代化。至于今后的打算,桑建国先生讲每创作完成一幅作品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克服干扰创作的各种因素,不断的研究中国画的绘画性,出新作,出精品。


桑建国先生叙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创作是一个出现众多问题的技术处理过程。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直到没有可以解决的问题时,这幅作品才能叫做完成。自己八年来的创作,从来不给自己限定时间,竭尽全力,需要多少时间就投入多少时间。一般需要2到4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