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进行时 | 傅抱石与他们·丹青往代
2025-04-17

微信图片_20250416143513.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江苏省国画院将典藏文物活化利用,首次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傅抱石与他们——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特展》


江苏省国画院自1957年筹建,1960年正式建院至今,已经迈过近70年的辉煌历程,曾涌现出吕凤子、陈之佛、林散之、钱松喦、费新我、傅抱石、武中奇、魏紫熙、宋文治、高马得、亚明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和书画名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精神脉搏的基础上追求经典,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科学创新。自建院伊始就呈现出国家一流画院的发展格局与学术气象。


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初期,在傅抱石、亚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主持下,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典藏制度,经过历届院领导班子的改进和完善,已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学术高度,既有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亦有本院建院以来各个时段画家的代表作品,形成了画院体系收藏谱系的范本,目的是以研究带动创作。


本次展览选取我院部分典藏精品,通过三个板块,由古及今讲述以傅抱石为核心的“新金陵画派”的源流、发展与创造。


“丹青往代”是我院典藏的部分古代书画作品,为“新金陵画派”画家们提供了传统经典的原作范本,是我们创作的根基和源头。“推陈出新”是我院典藏的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体现了近百年来中国书画家们上下求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其命维新”是我院典藏的“新金陵画派”九老三大家(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张晋、张文俊;吕凤子、陈之佛、林散之)、画院第一代画家以及五任院长(傅抱石、钱松喦、赵绪成、宋玉麟、周京新)作品,他们的创作以写生为抓手,表现新生活,讴歌新时代,凸显出浓厚的家国意识与现实关怀。


《傅抱石与他们——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特展》将于2025年4月——2025年6月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系统清晰的脉络,以傅抱石为主轴,以84件院藏精品画作为载体,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讲话精神,与众同享书画意趣。


微信图片_20250416143515.jpg


微信图片_20250416143508.jpg


第一部分


丹青往代


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江苏更是书画艺术重镇,从东晋到明清,从顾恺之到扬州画派,名家画派异彩纷呈。深厚的人文底蕴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讲求抒情达意的文人画与崇尚写实的工笔画共同为“新金陵画派”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既有晚明最重要的职业画家丁云鹏创作的两幅白描人物手卷,也有八大山人《渔乐图》,笔简意深,将大写意笔墨的意趣发挥到极致,更有郑板桥的墨竹、戴熙的山水、六舟的全形拓花卉,将自然意趣汇于笔端,为“新金陵画派”画家创作提供了原作范本。


部分展品欣赏


微信图片_20250416143246.jpg

清 八大山人《渔乐图》

江苏省国画院藏


1-佚名《钟进士夜归图》_1.jpg

明 佚名《钟进士夜归图》

江苏省国画院藏





明 丁云鹏《昭君出塞图》

江苏省国画院藏






明 僧海伦《罗汉像》局部

江苏省国画院藏


0464_1.jpg








明 萧云从《山水册》

江苏省国画院藏


5-佚名《芦雁图》.jpg

明 佚名《芦雁图》

江苏省国画院藏


6-任薰《皋陶像》.jpg

清 任薰《皋陶像》

江苏省国画院藏






清 邹一桂《烟云万里图》局部

江苏省国画院藏


8-郑板桥《墨竹》.jpg清 郑板桥《墨竹》

江苏省国画院藏


9-查士标《行书王维诗》.jpg

清 查士标《行书王维诗》

江苏省国画院藏


10-吴昌硕《篆书七言联》_1.jpg

清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

江苏省国画院藏


|展览名称|

傅抱石与他们

——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特展


|主办单位|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江苏省国画院


|展览时间|

2025年04月15日至06月15日


|展览地点|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号展厅


图片


文字:黄朋

图片:许   静  杨夕蕊  胡子羽

发布:周然

一审:梁雨

二审:刘毅

审定:孙士泽


声明:文中所登载的作品版权和所有权归属江苏省国画院,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用,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到: